|新闻中心
时间: 2024-11-18 04:43:50 | 作者: 爱游戏app官网登录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这是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师工作的最新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格外的重视教师工作,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多次围绕教师队伍建设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对广大教师提出明确要求和殷切希望,强调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教师这样一个职业,作为三百六十行中的一行,用一般视角看不过是一种普普通通的职业而已,何以习用“极端重要”来定位教师工作的战略地位?作为大国领袖,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习始终把教师和教师工作放在宏阔的时代背景下和宏伟的时代使命中去考察与定位。
“两个大局”是当代中国的谋事之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国内大局与国际大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国内大局的核心是“复兴”,对应的主要任务是“发展”“高水平发展”;国际大局的核心是“变局”,对应的主要任务是“安全”“高水平安全”。教师工作对于有力统筹“两个大局”、奋力做好“高水平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两件大事都至关重要。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习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一个任务,坚持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统筹推进教育科学技术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和教师的地位与作用就愈发凸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依靠,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不仅体现在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上,更在于他们作为教育改革的主力军、科研创新的生力军、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对教育现代化、科技自立自强和人力资源培养具有深远的影响。
从高水平安全角度看,长期以来,各种敌对势力用各种方式向青少年灌输西方价值观念,企图从意识形态阵地上突破我们的防线。一旦青少年一代丧失理想信念,精神世界崩塌、政治动摇,我们就有失去未来的严重危险。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少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新时代新征程上,争夺青少年是一场不能输也输不起的斗争,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和政治引领,使他们保持清醒和坚定,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如何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树立远大理想、勇担时代重任,广大教师责任重大、使命在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多次对广大教师提出明确要求和殷切期望。这包括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的“四个引路人”;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的“四个相统一”;提出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要”标准,这也是对广大教师提出的普遍要求。2023年9月,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明白准确地提出并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教育家精神”与“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六要”等要求一脉相承,共同构成了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内核,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习提出如此系统而明确的教师素质要求,充足表现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师无精神不优。习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个方面全面阐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内涵丰富、逻辑严密、层次分明,对新时代教师素质和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最新标准和更高要求。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是教师的信仰基石。习指出:“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要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管理工作全过程。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是教师的价值底色。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师者,人之模范也。”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深厚的知识修养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好老师应该见贤思齐,逐步的提升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好老师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
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是教师的教育方略。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老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性格爱好、脾气秉性、兴趣特长、家庭情况、学习状况不一的学生,必须精心加以引导和培育。好老师应该懂得既尊重学生,使学生充满自信,又通过尊重学生的言传身教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好老师一定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让所有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
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是教师的实践基础。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育学生的方式是老师的基本素质。“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在信息时代,老师不仅要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相关知识,还要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老师要始终处于学习状态,站在知识发展前沿,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是教师的核心伦理。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心是学生打开知识之门、启迪心智的开始,爱心能够滋润浇开学生美丽的心灵之花。习指出:“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要充满爱心和信任,在严爱相济的前提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是教师的崇高使命。中国知识分子身上一直流淌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独特品质与精神追求。教师要充分发扬中国知识分子“家国天下”的优良历史传统,坚定文化自信,坚守正道、追求真理,传承“胸怀天下”的民族精神与文化基因,通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方式,逐步提升学生对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努力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习关于教师工作系列指示批示精神,既讲为什么、是什么,又讲怎么办,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体现了教师工作的战略地位和极端重要性。
一是坚持教师工作优先发展。习强调,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师工作置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支持战略领域,优先谋划教师工作,优先保障教师工作投入,优先满足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等任务,都需要教师在其中发挥关键性作用,教师工作“三优先”的战略安排为这些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是明确师德师风第一标准。习指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引导广大教师继承发扬老一辈教育工作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每一所学校都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常抓不懈的工作,既要有严格制度规定,也要有日常教育督导。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三是抓好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这个关键。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习指出:“思政课要解决学生理想信念问题。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的信念,只有首先在思政课教师心中扎下根,才能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习着眼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度评价思政课教师队伍在铸魂育人、立德树人方面的重大作用,对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四是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教师教育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源头活水。要完善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优质中小学(幼儿园)为实践基地的开放、协同、联动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要加大对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强化职前教师培养和职后教师发展的有机衔接,夯实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推动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自主发展。
五是营造尊师重教社会风尚。要凸显教师职业的公共属性,强化教师承担的国家使命和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确立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大力宣传教师中的“时代楷模”和“最美教师”,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表彰奖励活动,并落实相关优待政策。满腔热情关心教师,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正如习要求和期望的那样,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正被全社会广泛了解,尊师重教正蔚然成风。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互联网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方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面对一直在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经营销售的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会化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上一篇:|伟德最新地址
推荐新闻
《中国能源报》记者近日在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中国新闻网联合主办的“走进新国...
2024.10.14能材料试验机主要是用于测量材料或产品的物理性能的,比如:钢材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管材的静液压时...
2024.10.14美军X-37B轨道试验飞行器首次被送往高轨道执行任务,“突破性试验”引发广泛猜测。 据...
2024.10.14他是我国有色金属职业里把握技能、产品和信息等常识跨度最大的专家之一,横跨铝、...
2024.10.14“叮咚!”一声清脆的邮件提示音在办公的地方里回荡。“搞定了!搞定了!”牛延笑...
2024.10.14今日已完成项目:年加工销售面粉8000吨项目、年产20万吨净化玉米浆项目、节能提效技术改造建设工...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