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时间: 2025-04-12 13:13:11 | 作者: 行业新闻
2月8日,青岛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青岛市代市长任刚作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24年青岛市交出了一份高水平发展的优异答卷。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6719.5亿元,增长5.7%,增速居副省级城市第2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2%,增速分别居副省级城市第2位、第3位;完成节能减排降碳任务。
实施市级两批88项稳增长政策举措。争取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性资金超过1200亿元、较上年翻了一番。支持科学技术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减税降费退税281亿元。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分别增长14.6%、17.6%。
实施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三年行动,举办消费促进年系列活动1000余场。争取国家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超过20亿元,带动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分别增长52.6%、23%。
海上游、邮轮游出新出彩,节展、赛事、演艺等消费新场景更丰富,预计全年接待游客超过1.4亿人次。
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855.4亿元,达到年度资本预算的116%。29个“两重”项目全部开工。工业投资、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5.2%、5.5%。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60.8%。新签约项目当年开工运营率达到82.5%。
进出口总额达到9076.7亿元、居副省级城市第5位,出口首次突破5000亿元、增长12%。服务贸易进出口额达到1560亿元,增长18.6%。
新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8家、省重点实验室59家。“仲华”热物理试验装置二期主体完工。
中车四方牵头研制的全球首列碳纤维地铁列车投入商运、时速400公里的新一代动车组样车成功下线。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硫化物固态电池、合成生物等技术成果加速转化落地。
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净增730家、434家,总量达到8650家、9777家。
新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家。引育各类人才26.7万人,总量达到287万人。许振超被授予“人民工匠”国家荣誉称号。
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仪器仪表产业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工业控制管理系统产业、精细与专用化学品产业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全年动车组产量约占全国的50%,全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增加值增长39.3%。
海尔卡奥斯生态园冰箱制造、海信数字化中央空调、奇瑞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竣工投产,晶圆制造、京东方移动显示模组、歌尔虚拟现实整机等一批引领性项目全面量产。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2%左右。卡奥斯成为全国工业互联网首个千亿品牌。完成1000家企业数字化改造。
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获批建设。入选全国首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
崂山实验室阶段性任务顺利完成。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海工软件国产化项目启动实施。青岛蓝色种业研究院投入运营。海洋科技大市场建成启用。
大型散货船和超大型矿砂船订单持有量全球第一。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生产装置“海葵一号”交付运营。
免疫抗肿瘤海洋新药BG136完成临床一期试验。中电建115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开工建设。“国信”15万吨级养殖工船建成出坞,“深蓝”深远海大型智能养殖网箱投入使用。
新版青岛港总体设计获国家批复。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行动启动实施。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7.1亿吨、3087万标箱,稳居全球第4位、第5位。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作业效率再次刷新世界纪录,新增沿黄内陆港10个、海运航线个
实施优化营商环境52条措施,连续3年位列全国工商联万家民企评营商环境前十,蝉联全国海运口岸集装箱货物跨境贸易营商环境测评第一。
上合国际城加快建设,鲁港科学技术合作创新中心建成启用,上合国际枢纽港启运港退税政策落地实施。
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获批建设,开行中欧班列超过1000列、增长17.8%。
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凸显,32项创新成果获国家、省推广,新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12个。RCEP原产地证书签发数量居全国首位。
成功承办第五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海洋合作发展论坛等重大活动,被确定为“2024-2025年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
潍宿高铁至青岛连接线工程提速推进,潍烟高铁开通运营。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辽阳路快速路全面完工,山东路一鞍山路立交工程建成通车。地铁6号线号线一期西延段竣工投运,运营总里程达到352公里。即墨通用机场正式开航。官路水库建设全面推进。
历史城区核心区老建筑保护修缮基本完成。国家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扎实开展,139个配套设施工程有序实施。建成24个城中村改造安置房项目,完成433个老旧小区改造。
拆除各类违法建设343万平方米,完成100条背街小巷综合整治,打造优秀规范化农贸市场43处。
治理交通堵点173处,打通未贯通道路28条,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6万个。
粮食总产量达到321.4万吨。蔬菜、肉蛋奶、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704万吨、119万吨、107万吨。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22万亩。
涉农区(市)全部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完成农村清洁取暖改造19.1万户,建设、养护“四好农村路”1140公里。农村自来水实现“村村通”,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率达到71.5%。
完成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任务。获批国家第一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县试点、国家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
开展大气污染专项整治,PM2.5平均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改善10.3%。
李村河北岸水质净化厂等11个污水处理项目完成改造。土壤污染风险得到一定效果管控。“双碳”工作稳步推进。
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保持在99%以上。李村河、张村河流域截污、清淤工程基本完成。
15件市办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7%、6.1%。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城镇新增就业37.1万人,扶持创业4.5万人,新设城乡公益性岗位1.6万个。
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74所。青岛职教园一期主体完工。康复大学建成招生。
北大人民医院青岛医院二期、市公共卫生中心等33个项目加快建设。新获批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862.4万人、940.6万人。13.7万名困难群众全部纳入基本医保。村庄(社区)养老服务站基本实现全覆盖。
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5万套(间)、配售型保障性住房6000套,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1.3万户。
城镇新增就业1.66万人,同比增长8.31%,总量居青岛全市第一!青岛西海岸新区一季度就业实现“开门红”
青岛故事青岛馆陶路,流传了一个多世纪的金色传奇,记录着历史的步伐,也在续写新时代“华尔街”的故事!
青岛故事|留学回国深耕酒业15年,年营业额超千万!记者专访青岛苏格兰威士忌单桶定制第一人
“爱达·魔都”号青岛首航成功!青岛邮轮母港单日出入境人员首次突破1.1万人次
推荐新闻
《中国能源报》记者近日在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中国新闻网联合主办的“走进新国...
2024.10.14能材料试验机主要是用于测量材料或产品的物理性能的,比如:钢材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管材的静液压时...
2024.10.14美军X-37B轨道试验飞行器首次被送往高轨道执行任务,“突破性试验”引发广泛猜测。 据...
2024.10.14他是我国有色金属职业里把握技能、产品和信息等常识跨度最大的专家之一,横跨铝、...
2024.10.14“叮咚!”一声清脆的邮件提示音在办公的地方里回荡。“搞定了!搞定了!”牛延笑...
2024.10.14今日已完成项目:年加工销售面粉8000吨项目、年产20万吨净化玉米浆项目、节能提效技术改造建设工...
2024.10.14